紅外材料為什么比可見光材料折射率高?
來源:深圳市凱茉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25-04-21
可見光材料與紅外材料的折射率差異主要源于材料能隙和電子極化能力的本質區(qū)別。根據(jù)現(xiàn)有研究,紅外材料的折射率普遍高于可見光材料。
一、能隙與極化率的關系
能隙對折射率的限制
能隙是指固體中能量帶之間的能量間隔。在電子的能級結構中,固體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可以形成能帶,即連續(xù)的能量級別分布區(qū)域。能隙指的是能帶之間沒有電子占據(jù)的能量范圍。一個材料的能帶結構可以分為導帶和價帶,能隙就是兩者之間的能量間隔。導帶一般包含高能態(tài)的電子,而價帶包含低能態(tài)的電子。能隙決定了材料的電學和光學性質。
可見光材料(如二氧化硅、BK7玻璃)的能隙較大(通常 >3.2eV),使得可見光光子能量不足以激發(fā)電子躍遷,材料表現(xiàn)為透明,但電子極化能力較弱,導致折射率較低。例如:二氧化硅(SiO?):能隙9eV,折射率n≈1.45(可見光波段);N-BK7玻璃:能隙約5eV,折射率n≈1.5168(可見光)。
而紅外材料(如鍺、硅)的能隙較?。?lt;1.5eV),允許更強的電子極化響應,從而顯著提升折射率:鍺(Ge):能隙0.67eV,折射率n≈4.0(長波紅外10.6μm);硅(Si):能隙1.12eV,折射率n≈3.42(中波紅外5μm)。
極化能力的量化對比
根據(jù)Clausius-Mossotti方程,材料的極化率與折射率平方成正比。紅外材料因原子密度高(如鍺密度5.32g/cm3)和電子云易位移,極化率遠超可見光材料。
其中:N 為分子數(shù)密度;α 為單個分子的極化率;ε為真空介電常數(shù)。
二、光學設計知識
紅外材料的高折射率優(yōu)勢
高折射率允許紅外光學系統(tǒng)使用更少的鏡片實現(xiàn)等效光焦度。例如鍺透鏡的曲率半徑可比硅透鏡減少30%,降低球差和系統(tǒng)體積。
可見光材料的低折射率妥協(xié)
可見光材料需在透明性和色散控制之間平衡。例如二氧化硅雖折射率低,但其低色散(阿貝數(shù)64.2)和高均勻性(折射率偏差<0.0001)更適合精密成像。
三、新科技是特例
隨著科技發(fā)展,漸漸“紅外材料折射率長,可見光材料折射率小”的規(guī)律可能不那么適用了。
硫系玻璃的折中特性
AMTIR-1(硫系玻璃)的折射率約為2.798(10μm),雖高于可見光材料但低于鍺,但其低熱膨脹系數(shù)(12×10??/℃)適合寬溫域應用。
超材料與人工結構
3D梯度折射率(GRIN)超材料通過納米線陣列實現(xiàn)折射率連續(xù)調控,在雙波段紅外(3-5μm和7.5-9.2μm)實現(xiàn)無色差成像,突破傳統(tǒng)材料限制。
一言而結
紅外材料的折射率普遍高于可見光材料,這一特性由材料能隙、極化能力和應用需求共同決定。未來隨著半哈斯勒合金和超材料的發(fā)展,折射率調控將更趨靈活,推動紅外光學系統(tǒng)向小型化、高性能方向演進。
相關資訊
Onvif協(xié)議與GBT28181協(xié)議比較
2025-04-30如何通過28181協(xié)議接入監(jiān)控攝像頭?
2025-04-28- 2025-04-24
- 2025-04-23
- 2025-04-22
- 2025-04-21